無論黑膠或 CD,買過日本生產的唱片應該看過「Obi」這個字,日文原文是「帯」,指的是唱片的側標,原意是和服或浴衣的衣帶。這個文化最早是 1930 年代日本出版社開始在書上加上「書腰」設計,在上面乘載大量行銷、銷售訊息,並且不破壞書籍的封面設計。1960 年代,歐美爵士和搖滾音樂大受歡迎,日本黑膠唱片也開始出現這種設計,唱片封面設計就不用改版,在 Obi 記載藝人及專輯名稱的片假名、曲目、主打歌和行銷用語。
Obi 很快就成為唱片設計的一部分,尤其唱片公司會以特定的設計區別廠牌或唱片系列,方便收藏家收藏。不過大多人拿到唱片後,會直接把不變收藏的 Obi 丟棄,也使得早期日版二手黑膠有 Obi 比黑膠本身更為昂貴數倍,最好的例子是 1960 年代 Toshiba 的「Ever-Clean 壓片製程」的一系列高音質透明紅膠,讓日本壓片品質受到極大肯定;而這個系列一開始披頭四《A Hard Day's Night》日盤首版,除了是高音質透明紅膠,Obi 只有唱片高度的 3/4,不是完全包覆唱片封套,被稱作「半掛帶 Hankake obi」,可能是這種半掛設計反應不佳很快就改版了,數量非常稀少,造成現在含有 Obi 的行情價往往要沒有 Obi 的 10 倍,約超過 10 萬台幣。
此外還有一個有名的側標就是 1970 年代華納日盤黑膠的「Rock Age」系列,這系列以 Led Zeppelin、King Crimson、Deep Purple、The Rolling Stones、Neil Young 等超級巨星,這系列首版的 Obi 特殊刀膜設計好像別一個獎章在唱片上,很受歡迎,但每張唱片再版後可能因成本考量都改掉了,也造成現在二手市場的高價。下圖為 King Crimson《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》Rock Age 系列 Obi 設計。
日本 CD 甚至電玩延續這樣的側標設計,這樣的文化也帶入到台灣,成為唱片設計的一部分。甚至到了今天,歐美許多廠牌或樂團也在仿效日本作 Obi 設計,至於要不要追逐高價唱片,小編覺得啊,唱片還是音樂本身比較重要吧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