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作《海王星》,不僅是鄭宜農很多的第一次,很多地方也是小白兔唱片、以及參與的樂團們的第一次,當年大家並非經驗豐富的製作人或是職業樂手,一切真的宛如在未曾踏上的星球探索,近 10 年後回想起來,都成為了繼續堅持的養分。
我們與《海王星》當年的專輯製作人吳逸駿(錄音師、阿飛西雅吉他手) 一同回憶當時製作的過程,並一窺「如何製作一張專輯」需要經過多少思考與安排以及眾人的幫助,純粹作為聽眾,時常超乎我們想像啊。
歌序的安排與歌曲間的連結
鄭宜農當時創作的方式,就是簡單使用木吉他自彈自唱歌曲的基本架構以及情緒上的編排。所以討論過程中,我們會先設定每首歌的情緒上「符合創作主旨」的表達方式。專輯製作應該要以創作者為主。製作人只是輔助,幫助他將原始想法放大,將創作極大化,所有的討論就是為了這個放大的過程。
歌序的編排,大概的想法是將結構或編排簡單的歌在前,較複雜的在後,並在中間視情況作穿插。《海王星》歌曲可以分成三個群組,第一組是簡單,情緒平緩的;第二組是稍微複雜的;第三組則是最飽滿的。設定好後,再安排中間的關係。
VIDEO
《海王星》中有許多人的「第一次」,包括〈還是會害怕失去你〉 是鄭宜農第一次執導 MV。
如何設定每首歌出現弦樂、管樂、或是搖滾風格以及合作藝人的背景
基本都上是由我決定與想像的,當時鄭宜農的樂團「猛虎巧克力」是 Band Sound 的作品,而個人專輯就是以個人為主,我們根據旋律和情緒討論出每首歌風格的設定。
Cicada 當時也在小白兔發行唱片,於是團長江致潔就負責了弦樂及和聲的編寫。其他樂手則是以阿飛西雅的團員為主,這樣做也省去了找職業樂手的時間。除了小號張文翰(害羞踢蘋果團員),他是非常專業的樂手,他與 Selfkill 合作,非常厲害,尤其在音色控制方面是一流的,後來他也出現在阿飛西雅的專輯中。
VIDEO
〈城堡〉可以說是整張專輯的總結與核心,特別小號演奏非常到位,完整了整首歌的氣勢。
錄音製作的時間長度與印象深刻的事情
錄音其實是很繁雜、高壓的工作,工時又長,只有一開始覺得有趣,真正進入製作後就沒那麼有趣了,某種程度就是壓力。《海王星》一共製作約三個月以上,其中混音也花了至少一個月,工作的內容就是尋找方法的過程,隨時做上百種選擇與判斷,只有在做出來那一刻,才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。
關於發行黑膠與黑膠復興風潮
這次典藏版的後製仍是由 Arcade Fire 、 Godspeed 的團隊之一 Grey Market Mastering ,我們收到檔案後大概聽 20 秒就覺得與原版有所不同,應該是重新又修改一些細節,層次感更明顯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比較一下 9 年前原始版本,後製的細微不同也成為了不同概念的專輯。
而關於黑膠,它最大的好處和差一點是音樂的低頻會更飽滿。 CD 的低頻比較像是海綿,黑膠則是一顆饅頭;黑膠低頻很有彈性與厚度, CD 則很鬆垮。其實技術面上 CD 反映的頻率比較多,理論上應該音質更好,但對聆聽這件事情而言,一般人耳不需要那麼多的聲音資訊。通常黑膠聲音感覺較暗一些,反而增加了低頻彈性; CD 就老實地表達出來,俐落,但生硬。
「黑膠復興」這件事就有點詭異了。串流音樂方便快速,但就只是快,一般人可能覺得這樣就 OK 了,但實體載體的呈現它的意義還是不一樣的。即使現在趨勢是串流,但實體載體的發行可以表達創作人對每一個細節的要求,更接近創作者完整表達的心靈。我們可以假設所有載體是一個「管道」、運輸音樂的工具,串流、 Youtube 、唱片都屬於此,但實體唱片是連載體本身都具有意義。
舉例來說,相同的音樂在網路上被點了 100 萬次,但唱片只賣了 10 萬或 1 萬張或1千張,這 1/1000 還是有它的意義。做音樂的人,每一個彈奏、每一秒對創作人都有意義,就像蓋房子,一磚一瓦,抽掉一部分,可能就會不是原來那個房子了。